中新社天津5月14日电题:“评剧的女儿”曾昭娟:人民是艺术之旅的终点 作者王在御 “如果不能登上舞台演唱评剧,那么我的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,因为舞台是我的‘圣地’,评剧是我的母亲。”二十年前,躺在病床上的曾昭娟面带微笑,她绝不相信演艺生涯会因病结束,因为评剧才是她的命途与归宿。 5月13日晚,由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、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主演的评剧《赵锦棠》在中华剧院上演。图为曾昭娟在演出中。 王在御摄 5月13日晚,在母亲节到来之际,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在中华剧院为戏迷们带来了评剧《赵锦棠》,将这出诠释中华民族孝道的剧目,作为母亲节礼物献给观众。 作为首届中华戏曲邀请展的重点剧目之一,曾昭娟在剧中细腻地塑造了女主角赵锦棠不畏艰险、贞守大义、宁死不屈的女性担当,有力地弘扬了中华民族“百善孝为先”的传统美德。 曾昭娟以最唯美的姿态在评剧舞台上展现了赵锦棠对爱情忠贞、对老人尽孝、对苦难不屈服,而这也正是她自己人生的部分写照。就在二十年前,她因为一次意外,差点离开了评剧舞台。 “那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,2003年的时候,我参加梅花奖20周年晚会,不小心把股骨、胫骨摔骨折了。”骨折带来的剧烈疼痛并没有让曾昭娟流泪,而无法再度登上舞台的噩耗,却令她一瞬间万念俱灰。 由于手术存在巨大风险,当时曾昭娟的家人都劝她保守治疗,放弃评剧舞台,但她毅然决然自己签下手术同意书。最后在医生的共同努力下,手术成功了,曾昭娟也顺利回归评剧舞台,回到“母亲”的怀抱。 5月13日晚,由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、天津评剧院院长曾昭娟主演的评剧《赵锦棠》在中华剧院上演。图为曾昭娟在演出中。王在御摄 2022年9月,现代评剧《革命家庭》荣获文华大奖。说起“母亲”的角色,曾昭娟表示,“《革命家庭》中的方承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,尤其是剧中母子的‘诀别’已经不单单是亲情的割舍、革命者的壮别,而是人间大爱与革命胸襟、伟岸情怀与崇高人格的高度融合。” “这可能是我从艺四十年来,塑造过的最独特的女人,这个人物让我熟悉又陌生,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角色。”曾昭娟在剧中饰演的方承,是妻子、是母亲、是战士,更是一个革命时代千千万万个革命者家庭的缩影。 “我一直在和方承‘默默相处’,慢慢把角色‘焐’热,最后与她融为一体,这样才能塑造出观众满意的角色。”曾昭娟一步步走出舞台,走进方承的“世界”,将最真实的方承展现给观众,因为艺术始终是人民的艺术。 曾昭娟表示,“《革命家庭》《赵锦棠》这两部剧的改编探索是科学的,我们是用生活的积累、用时代的审美来激活所有的程式化动作,这样的作品才能具有生命力。” “评剧作为最能体现人民生活的中国传统戏曲剧种,它始终保持着民间活泼且真实的生活气息,是接地气的人民艺术。”从走上舞台,到走出舞台,曾昭娟已经将自己与评剧艺术融为一体,“评剧就是我的信仰、我的母亲,舞台每一次大幕拉开都是我‘朝圣’之旅,而人民就是这场艺术之旅的终点。”曾昭娟说。(完)【编辑:孙静波】
zhangxiqingyu2016nian11yuezhi2020nian1yuerenwuchangshiweishuji,hourenhaerbinshizhengxiedangzuchengyuan、mishuchang,jiguandangzushuji,jinnian4yue25ritongbaobeizha。张(zhang)希(xi)清(qing)于(yu)2(2)01(1)6(6)年(nian)1(1)1(1)月(yue)至(zhi)2(2)02(2)0年(nian)1(1)月(yue)任(ren)五(wu)常(chang)市(shi)委(wei)书(shu)记(ji),(,)后(hou)任(ren)哈(ha)尔(er)滨(bin)市(shi)政(zheng)协(xie)党(dang)组(zu)成(cheng)员(yuan)、(、)秘(mi)书(shu)长(chang),(,)机(ji)关(guan)党(dang)组(zu)书(shu)记(ji),(,)今(jin)年(nian)4(4)月(yue)2(2)5(5)日(ri)通(tong)报(bao)被(bei)查(zha)。(。)
老板说:先让员工高兴了,我才有可能赚钱
基础研究当下的根本困境,实质上指向经费分配结构问题。专家指出,基础研究的典型特点是基础性、长期性和难以预测性。对需要“十年磨一剑”的基础研究而言,这种以竞争性项目为中心的支持模式会造成科研人员浮躁之风盛行,功利主义导向,在选题上更看重能否在短期内出成果,使得基础研究有限的经费并没有流向真正重要的原创性研究上,经费投入产出效益不高。“这样的模式并不十分适合基础科学研究,科研人员要耐得住寂寞,沉下心来持之以恒地探索。”庄辞说。